福建足球历史
2006-09-04 21:38:46 来源: 评论:0 点击: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英国圣公会在霞浦县创办作元、培德学校,每逢圣诞节在学校开展足球活动。光绪二十四年(1898)和三十年(1904),英国长老会先后在厦门鼓浪屿创办英华书院(现厦门二中),在泉州创办培元中学(现泉州六中)并接办培元小学(原养正小学),这些学校均有足球场、足球队,进行业余训练,定期比赛。宣统三年(1911)至民国5年(1916),英国圣公会又在福州仓山创办三一中十(现福州九中)和协和书院,开展中球活动,经过教会学校的传播,足球活动在沿海地区逐渐推广。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民国2年(1913)创办集美学校,于民国10年(1921)创办厦门大学,足球列为学校的重要体育活动内容。民国18年(1929),由厦大、集美学校联合组成中球队远征上海,获得1胜1平1负的成绩。在学校足球运动的推动下,厦门、泉州等地的体育界人士和足球爱好者相继建立各种形式的体育协会,以厦门、泉州、福州3个城市为中心的沿海地区足球活动十分活跃,队伍众多,比赛不断。据不完全统计,民国18~35年间,福建各行政区分别举办8次体育运动大会均设有足球比赛项目。
1951年12月福建省组队在上海参加华东区足球选拔赛,获得3胜1负的战绩。1952年12月,参加选拔赛时名列第3名。1956~1958年,连续3年举办全省足球比赛,厦门队蝉联3届冠军,同期还举办两届全省少年足球锦标赛、厦门和泉州队分别获得冠军。群众性足球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为建立省足球优秀运动队打下良好的基础。
1957年7月,福建省足球优秀运动队正式组建,洪摩西任教练。1958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届运动会,增添程嘉瑞为教练,并选调充实7名队员。建队初期,各种条件差,比赛成绩不佳。经过几度春秋的艰苦磨练,尤其1964年通过下连当兵,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1965年春节期间,在广州与在穗冬训的上海、吉林、南京部队、广东等队共进行了11场比赛,以不败纪录誉满羊城。受到兄弟队的赞扬,国家体委球类司也肯定了福建队的技术风格。同年4月在青岛和11月在南宁赛区,又以不败战线获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的预赛和决赛第1名,晋升甲级队。1965年9月在上海首次迎战阿尔巴尼亚“狄纳莫”足球队,以3∶1获胜,再显自己独特的全攻全守型的战术风格。1966年4月,福建足球队由中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叨率领首次出访柬埔赛,成绩为2胜1平1负。1966年参加在大连举行的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第1阶段比赛中获第5名。第2阶段的比赛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止。
1970年,省足球队重新组建,虽有部分老队员归队,但因几年的停止训练,心理和身体素质均不能迅速恢复正常,技术战术也就不能充分发挥。1972年参加全国5项球类运动会决赛中获第5名,但在迎战刚果等队的比赛均败北。1975年9月10日,省足球队参加在福州举行的华东足球协作赛中获得第1名,技术战术水平有所回升。1977年和1979年两度重返全国足球甲级队行列。1977年8月和1978年8月在上海和南京分别迎战叙利亚大马士革队和马耳他国家队的比赛中,均以1∶1战平。1980年3月,在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中,省队成绩不佳,再次降为乙级队。1981年10月,参加全国足球乙队联赛(上海赛区)决赛,省队名列15名,此后连续3年未能上升。1984年省队在训练中有所改进,技术水平开始回升,并涌现一批新秀,队员王介福入选国家足球集训队。9月在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厦门赛区)决赛中省队获第4名,取得中国首届“足协杯”比赛资格。10月在武汉参加“中协杯”赛与安徽队的比赛中,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为避开在第2阶段与“八一”队相遇,采取“不求胜球”的反常战术,引起观众的极大不满,被国家体委取消继续比赛资格。此后至1987年,省队未能兴起。
福建女子足球队组建于1987年,同年11月在广州参加第6届全运会女足比赛中获第7名。
训 练 与 技 术
福建足球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在50年代前期,训练不系统,教练方法又各不相同,一些较好的运动员分散在各地,只有临比赛前才集中进行组合,技术各异,水平不一,配合生疏。1957年省优秀足球运动队建立后,开始进行系统训练,技术战术较为规范,由于闽地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与兄弟省队交往甚少,新的技术战术不能及时学习吸取。之后,又遇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生活艰苦,营养不足,队员的身体素质下降,运动量加不上去。因此,虽有几年建队历史,但比赛成绩不佳,总在乙级队里徘徊。
1963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队员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在此有利形势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比先进队找到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要赶超先进队首先要把运动量加上去,在技术战术上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跟着人家后面跑。参照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自己身材矮小但快速灵活的特点,制订出“勇、快、巧、准”的技术风格,坚持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树立“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全攻全守战术。在训练中狠抓勇猛抢截,发挥快速灵活的特点,以二三人抢截对方一人,形成双多打少的优势。突出低球射门技术训练,在球门柱上拉一条30厘米高的横绳,每个前锋队员在一次训练课中必须完成三五个低球射门。在运动量上要求每个队员在一次训练课中必须完成万米以上的跑动量,每天两次训练课,每周训练达42小时。在战术上以“四二四”为基本阵式,结合比赛对手的特点临场应变。1964年底,全队通过下连当兵,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作风,锻炼思想意志和训练作风,严格管理,坚持刻苦训练,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竞技状态。经过两年多的艰苦磨练,使意志品质、身体素质、技术风格和战术意识融为一体。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骨干队员。1965年,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首次晋升全国足球甲级队行列。
1970年重新组建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省队原已形成的良好作风不见了,训练不刻苦,技术不求新,比赛成绩不理想。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重整队风,制订新的训练计划,继续坚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发扬“勇、快、巧、准”的技术风格,突出练习接球摆脱和摆脱接球技术,提高速度耐力和跑动传统球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刻苦训练,队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均得到提高,既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的技术风格,又增添了新的技术动作。1977年和1979年又两度进入全国足球甲级队行列。
进入80年代,由于跟不上“全面、快速”发展趋势的要求,技术战术水平有所下降,又从甲级队降至乙级队。
参加全国男子足球比赛名次
时 间
|
地 点
|
比 赛 名 称
|
名 次
|
1965.4
|
青 岛
|
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分区预赛
|
1
|
1965.11
|
南 宁
|
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决赛
|
1(升甲级队)
|
1966.6
|
大 连
|
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第一队段
|
5
|
1972.8
|
北 京
|
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
|
5
|
1974.9
|
西 安
|
全国足球联赛决赛
|
15
|
1977.10
|
武 汉
|
全国足球联赛决赛
|
9(升甲级队)
|
1978.10
|
上 海
|
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决赛
|
13(降乙级队)
|
1979.10
|
合 肥
|
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决赛
|
2(升甲级队)
|
1980.10
|
昆 明
|
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决赛
|
15(降乙级队)
|
1981.10
|
上 海
|
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决赛
|
15(降丙级队)
|
高 级 教 练 员
程嘉瑞,男,1921年出生,泉州市人。1958年到省足球队任主教练,任教期间,福建足球队曾3次晋升全国甲级队。1977年在全国中球甲级联赛上获第9名,这是福建省足球队在全国比赛中最好名次。在国内迎接阿尔巴尼亚“狄纳莫”队,叙利亚“大马士革”队、马尔他国家队的3次比赛,保持不败成绩。先后为省足球队培养过9名教练员,为大学和地(市)县培养过11名足球教练员。为国家足球队输送运动健将李国宁。198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练员。
优 秀 运 动 员
李国宁,男,1942年出生,福州市人。运动健将。1960年选入福建队,1966年调国家足球队。曾参加第1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获亚军,第8届亚洲运动会获第3名。1984年任国家青年足球队教练,获北京“长城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冠军。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